《破窗》 傑佛瑞‧狄佛著。
 The Broken Window, by Jeffery Deaver
林肯萊姆系列。
 Lincoln Rhyme Novel

  本文乃參加皇冠之新書試讀活動所寫之心得,
  將提供皇冠做本書行銷活動之用;敬請注意。



● 傑佛瑞迪佛與林肯萊姆

  我必須承認,我對於林肯萊姆一直是有些偏心的;這種偏心或許可以用雛鳥情結來解釋:把我重新引領回偵探/犯罪(或驚悚/懸疑)這類小說的偵探,正是迪佛書寫的林肯萊姆。即使他既非空前亦非絕後,卻打開了我對於偵探小說的喜愛。

  當然,萊姆系列有其所謂公式,也是偵探小說多少具有的雛形;難以解決的犯罪(否則偵探還有什麼用武之地呢)、腦袋絕頂聰明的偵探與犯罪者的鬥智(連續犯罪的比例超高)、峰迴路轉的案情(總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意想不到的結局(雖然絕對不會是最明顯的那個人)。

  然而,在遊戲規則中做變化,各家巧妙不同。迪佛的特色在於大量的「知識」。在每一本書中都有不同的「主題」,與推理主線密切相關。在目前的系列中,我最感喜愛的大概是《妖術師》裡面關於「魔術」的主題,不但與犯罪手法結合,並且亦表現在人物的思想和人生觀裡面。

  《破窗》也是同樣的道理。書中除了罪犯利用個人資料為所欲為(亦即犯罪手法)之外,同樣也表現出這樣近乎無孔不入地蒐集個資的技術所產生的爭議和價值觀的對抗(思想和觀念);並且在情節轉折中不時提醒讀者其對故事的影響。

  迪佛就說到此。在萊姆系列中,讀者可以感受到時光的推移。萊姆身邊的科技產品和他的「裝備」自是不斷翻新,他與莎克斯的關係更是不能忽視的一環,另外,在系列之前出現的人物也會出現(事實上,尋找迪佛書中到處串場的人物還真是樂趣之一)。

  不過,對萊姆迷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萊姆本身啦。由於在《破窗》中的受害者就這麼巧的是萊姆的堂弟,因此萊姆的過往──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揭開了一層神秘面紗,雖然說不乏衝突與誤解(或者說由衝突和誤解構成?),但關於萊姆的人格養成部分實在是讓人讀得津津有味。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關於湯瑪斯的部分──他的姓氏終於出現啦(笑)!湯瑪斯和萊姆互相抗衡的鬥嘴對我來說一直是緊張的情節中不可或缺的調劑,也唯有他能夠稍微管理萊姆的壞脾氣;基本上可說是萊姆忠實又可靠的全方位生活助理,除了名花有主(?)之外可說是絕佳對象。不過有趣的是,萊姆從不以姓氏稱呼湯瑪斯,而他的姓氏(就我印象所及)也未曾出現在故事中,直到本書中由犯罪者口中說出。(終於解了一個小謎!)


● 歡迎來到美麗新世界

  《破窗》與科幻小說的關聯,我並沒有在剛看到文案時想起,只大致上約略聯想到之前「社交工程」的描寫。

  然而確實是跟科幻做了連結。當然我指的並不僅是萊姆和高中時代女友初次見面時聊的《異鄉異客》,也非因他念的大學位於哈兒的所在地。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小細節都很迷人;不過,更確切地說,是反烏托邦文學。

  本書的罪犯,代號「五二二」,擅長盜用他人身分並篡改紀錄;而他能夠這樣做的基礎,便是因為所有人的一切行動都被刻意留下了紀錄,並且有人在系統性的大量收集且歸檔,並分析個人的一舉一動。這樣的資料庫,不只能做分析喜好這種雞毛蒜皮小事,當它被非法利用的時候,一個人的一切都可能被接收。因為這是一個依據資料,而非現實的時代。

  而《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是兩部本書中所提到的反烏托邦科幻,探討的是「政府」的極權手段。「老大哥監視著你的一舉一動。」《一九八四》中如是提到。而在迪佛的筆下,對抗政府「合法」隱私收集的組織則引用來做標語。

  萊姆在書中,被一個非法利用個人資料的罪犯帶領進了這個資料的世界,卻也同時發現這些個資──從雞毛蒜皮到極端隱私──不僅是合法地被收集,並且亦合法地被利用,而本人,或說所有的美國人,卻有極大部分毫不知情。

  因此,就某種程度而言,除了偵探小說,迪佛也同時在書寫所謂的「科技驚悚 (tech thriller)」。然而,令人驚心的情節即使虛構、卻非虛幻不實,且揭露了高科技被不當利用的真相。

  另外,迪佛並不避諱寫科技,卻又不是一股腦的朝讀者頭上倒出,用專業名詞把人炸得頭昏腦脹;也不會模糊了辦案的焦點。這是他一貫的風格,我很高興能在此看見它的延續,並希望之後也能依然如此。



● 宅男不等於Geek


  「他帥不帥?」

  「那當然,帥到掉渣。」

  「有相片嗎?」

  「艾米莉亞!太囧了吧。」(摘自《破窗》中文譯本)


  ……妳囧什麼啊我才囧啦!這段在講什麼我怎麼一點概念都沒有?到底是在囧什麼啊!這是哪門子的囧用法,一點都不是那個意思吧?真的沒有人用它表達害羞難為情的那種尷尬耶,而且這真的不是正式中文用法喔,甚至不是會列在俗語的那種喔。

  是的,本書的譯文裡面有許多奇妙的用詞,雖然我並非電腦或科技專長,但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還是能看出有些問題。

  另外一個例子,是最近常被使用的「宅男」。

  Merriam-Webster裡對於Geek的第三條解釋如下:

  3 : an enthusiast or expert especially in a technological field or activity
  字面上直接翻譯為:狂熱者或專家,尤其在科技領域或活動。

  宅男由日本的「御宅族」一詞而來,原意是熱衷於次文化的人,其中亦包括ACG領域以及電腦技術。然而,此詞在台灣早就被廣泛地濫用,純粹只是沉迷網路,或根本只是待在家中也會被形容成宅男。

  雖然兩者有相似的行為,但把Geek翻譯成宅男,並不恰當。一方面是因為宅男的意義在台灣早已脫出了御宅族的範圍,而以一部分的外顯特性做為全體的刻板印象(詭異的是,原本的貶意內涵倒還保留了下來);另一方面,Geek可以說是御宅的一種,但御宅卻不全都等於Geek──次文化這塊畢竟不只有科技。

  因此這樣的翻譯造成的問題不僅是混淆與錯誤理解,還有對身屬其他次文化的OTAKU亦會造成困擾。雖然譯者的用意明顯在於減少這類的「行話」而貼近一般人的生活,不過這樣的用詞算不算扭曲原意,或許是值得思考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說真的也不一定要譯成「技客」這種不看註釋一般人不會了解的詞(雖然應該是有不少人用),就算只是寫成電腦怪胎也可以表達意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里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